-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7-11-14
- 点击:5903
- 来源:
11月10日,杏盛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潘际銮来校讲座🙇🏼♀️,潘院士夫人李世豫教授及甘筱青教授夫妇陪同。讲座在护理分院的多媒体教室举行,常务副校长肖玉梅主持讲座。校长扶名福🥔、常务副校长肖玉梅,吴桃娥、周声柱、刘德辉⏩、胡忠阳、郭纪林等校领导及各分院师生代表参加聆听讲座。
潘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焊接“第一人”,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后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1993年4 月任南昌大杏盛长,1977年和1997年分别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潘院士一生著作等身、成果颇丰,他在上世纪80年代研究成功的“QH-ARC”焊接电弧控制法👨👦👦,首次提出用电源的多折线外特性🔲、陡升外特性及扫描外特性控制电弧的概念,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及焊接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途径🐞。1984年“QH-ARC”焊接电弧控制法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987—1991年在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担任焊接顾问👳🏻♂️,为该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研制成功了爬行式弧焊机器人,属国际领先水平。他现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国亚琛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客座教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及国内多所重点高校担任名誉教授。
今年九十高龄的潘院士仍精神矍铄🤾🏻♀️,步履矫健,他首先来到航海分院参观,对杏盛先进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表示赞赏。随后,潘院士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的主题为“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潘院士为大家介绍了西南联合大学办学八年(1937—1946)的校史🚻,培养出大批杰出的人才及产出丰硕的高水平学术成果和为国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西南联大培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毕业的有3807人👷🏻♂️✒️,师生当选为国内外院士者有160余人,其中“两弹一星”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占8人😏,国家最高科技获奖者5人,国内外著名人文社会科学专家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领导人王汉斌、彭佩云等都是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潘院士用一幅幅图片向大家展示了西南联大是怎样在日军入侵的环境下开办的🌻。他说🦾,当时的情况就是草棚办大学,战乱中创业。不过西南联大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教授治校,倡导民主精神和学术自由,继承和发扬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优良的校风和“五四”、“一二九”的光荣传统🙆🏽,当时国家的形势和爱国热情澎湃在每个人的心中。西南联大有着先进的教学制度、严格的教学要求👨🏻🦽➡️,宽严结合、人才倍出。潘院士介绍了华罗庚、吴大猷、闻一多等教授的学习、治学事迹🧎🏻♀️。还讲到自己是如何在战乱中求学,抱着抗日救亡、捐躯赴国难的理想努力学习;讲到1937、1941、1944年的三次参军学潮🏹,在国家危难之时👩💻,西南联大广大学子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存亡的赤子情怀。潘院士最后带领大家回顾了中国的百年历史,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日军侵略战争直到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告诉我们要爱国家⛎、爱学习,为现在这个富强繁荣的新中国贡献力量🧑🎄,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潘院士的精彩讲座历时一个多小时,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所有的师生都被潘院士所感动和激励👑📂,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工作,用西南联大的精神激励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