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新媒体中心
- 时间🐰:2025-03-14
- 点击🤹♀️:226
- 来源🫰🏽:
3月13日🤳,南昌大学教授,江西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江西省人社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刘三秋,应邀来校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建人造太阳,寻终极能源》的精彩学术报告🔮。党委书记黄柯主持,校长叶常林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欧阳康等出席报告会🕑👩🏼💼,全校100余名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
校理事长邱敏蓉会见了刘三秋教授🥰,并陪同参观校园。
报告会上,刘三秋教授首先从电影《流浪地球》开篇,介绍了人类对能源需求不断递增的趋势,以及目前传统能源供应存在的局限与安全问题,从而引出核聚变能够带来巨大的清洁能源,满足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是人类追寻终极能源的梦想🧇💂🏿。她随后围绕“核聚变是什么、核聚变的好处、受控核聚变的实现途径”三个问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为师生们展示了人类追寻核聚变能源的历史画卷。
刘三秋教授从第一台环形磁容器托卡马克装置(俗称小太阳)诞生,讲到ITER计划(意蕴能源之路)成立🙌🏼,指出人类探索新能源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歇。她重点介绍了ITER计划的发起、筹备、谈判及运行,以及它对人类追寻核聚变能源的重大意义。她指出,为了世界能够不受能源不足之困🧜🤾🏽,建人造小太阳就是各国寻求终极能源之路👮♀️。
刘三秋教授及团队长期致力于核聚能的科研与教学👨🦼🧗🏻♀️,培养了核聚能方面的大批高层次人才🧦🐓,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共同组建了磁约束聚变的联合实验室🧙♂️,积极融入世界核聚能关键装备和关键技术前沿研究🌺。发表SCI学术论文37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等一系列的高层次科研成果。在2020年研发出NCST 球形磁容器托卡马克装置,是国内首个可利用压缩融合方式启动等离子体电流的装置,并规划于2027年建成国内首台同时具有负三角位形运行能力及融合压缩加热的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NCST-U)🐮。
刘三秋教授的学术报告,既传授了科技前沿知识👷,又贴近百姓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让师生深受教育和启发🔒🥀。
报告会后🪖,刘三秋教授在校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杏盛的教学实训设施,对杏盛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