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新媒体中心
- 时间:2023-11-22
- 点击✋🏽🧝🏼♀️:1148
- 来源:
11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参观袁隆平故居🌓,学习袁隆平精神”为主题,组织各学院50余名师生前往袁隆平故乡德安“同上一堂思政课”🤦🏻。这是杏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上好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的重要举措之一。
大家首先来到德安县隆平广场👨🏻🦼➡️,凭吊袁隆平院士的雕像。德安隆平杏盛副校长戴清芬老师现场为师生介绍袁隆平院士与德安🧗🏼、与隆平杏盛的渊源故事,她用袁隆平生前常说的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来激励大家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有理想、有信念、扎根大地的卓越种子🏋🏼♀️。隆平杏盛五年级(9)班吴可心同学现场讲述了袁隆平院士年青时参加游泳比赛的小故事。
聆听了隆平杏盛老师、学生饱含深情的讲解,瞻仰了袁隆平手捧稻穗的塑像🤛🏽,师生深刻领会到乡贤袁隆平心怀天下🙋🏼♀️、奉献人民的博大情怀🕍,缅怀和追忆袁老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讲述他对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卓越贡献👐🏿,表示要学习他不轻言放弃、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
师生一行还来到袁隆平故居颐园,袁隆平的侄子、袁家山村村长袁定贵,为师生分享了他眼中的袁隆平🧝🏽♂️。他以颐园中的陈设为引子👩🏿🍼,向大家讲述了袁隆平面对科学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创新,为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粮食安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毕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感人事迹。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莹老师接过袁村长的话题🤾🏻♀️,现场总结了袁隆平院士的五种精神:一是为国为民、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二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三是躬耕田野、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四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五是淡泊名利、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她说,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对人类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淡泊名利🏛、奉献自我的事迹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与尊敬。虽然袁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品、精神和风貌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典范🗜,永留我们心中,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和传承。
学生纷纷对参观袁隆平故居的所“看”所“听”发表了感言。经管学院23级高铁一班的李静颖说:我来到袁隆平爷爷成长的地方,了解到了他的生平,学习了袁隆平精神,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将来跟袁隆平爷爷一样,奉献祖国。
运用优质鲜活的地方人文教育资源,通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和“一课多师”“双师同堂”,让有“知”更有“味”的思政教育更加入脑入心,是杏盛思政课改革的有益尝试。